100%

标题:手shǒu

注解:拳也。今人舒之爲手,卷之爲拳,其實一也,故以手與拳二篆互訓。象形。象指掌及𢯲出。書九切。三部。凡手之屬皆从手。𠂿,古文手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掌zhǎnɡ

注解:手中也。手有面有背,背在外則面在中,故曰手中。左傳云有文在手者,在掌也。釋名云:水泆出所爲澤曰掌。水渟處如手掌中也。詩:或王事鞅掌。傳曰:鞅掌,失容也。箋云:鞅猶何也。掌謂捧之也。玉裁按凡周禮官名掌某者,皆捧持之義。从手尚聲。諸兩切。十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拇mǔ

注解:將指也。將指,謂手中指也。大射禮:右巨指鉤弦。注云:右巨指,右手大擘也。又設決朱極三。注云:三者,食指、將指、無名指。小指短,不用。左傳定十四年:𨵵廬傷將指,取其一屨。注云:其足大指見斬,𨔵失屨。易咸:初六,咸其拇。馬、鄭、薛、虞皆云:拇,足大指也。合三經而言之,手以中指爲將指爲拇,足以大指爲將指爲拇,此手足不同偁也。許謂手中指。易拇,荀作母。从手母聲。莫厚切。古音在一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指zhǐ

注解:手指也。手非指不爲用。大指曰巨指,曰巨擘。次曰食指,曰啑鹽指。中曰將指。次曰無名指。次曰小指。叚借爲恉。心部曰:恉,意也。从手旨聲。職雉切。十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拳quán

注解:手也。合掌指而爲手,故掌指二篆廁手拳二篆之閒。卷之爲拳,故檀弓曰:執女手之拳然。从手𥸭聲。巨員切。十四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𢯲wàn

注解:手𢯲也。各本用手掔,今正。𢯲者,手上臂下也。肉部曰:臂者,手上也。肘者,臂節也。又部曰:厷者,臂上也。是則肘以下手以上,渾言之曰臂。析言之,則近手處曰𢯲。士喪禮:設決麗于𢯲。注云:𢯲,手後節中也。云後節中者,肘以上爲前節,則肘以下爲後節。後節之中以上爲臂,則以下爲𢯲也。俗作捥。左傳:涉佗捘衛矦之手及捥。非古字也。从手𥄗聲。依韵會,此四字在此。𥄗見目部。烏貫切。十四部。楊雄曰:“𢯲,握也。”此葢楊雄倉頡訓纂一篇中語。握者,搤持也。楊說别一義。凡史、漢云搤𢯲、扼腕者皆曡字,言持手游民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攕xiān

注解:好手皃。魏風葛屨曰:摻摻女手,可以縫裳。傳曰:摻摻猶纖纖也。漢人言手之好曰纖纖。如古詩云:纖纖擢素手。傳以今喻古故曰猶。其字本作攕,俗改爲摻,非是。遵大路傳曰:摻,擥也。是摻字自有本義。孔氏正義引說文:摻,參此音反聲,訓爲斂。操,喿七遙反聲,訓爲奉也。是唐初說文確有摻字之證。自淺人摻、操不分而奪摻篆,亦猶鼏𠕪不分而奪鼏篆,袀袗不分而奪袀篆也。知摻之有本義,則知用爲攕字之非矣。从手韱聲。所咸切。七部。《詩》曰:“攕攕女手。”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揱shuò

注解:人臂皃。考工记輪人曰:望其輻,欲其揱爾而纖也。注云:揱,纖殺小皃也。鄭司農讀爲紛容揱參之揱。𢆯謂如桑螵蛸之蛸。按紛容揱參,出上林賦。从手削聲。所角切。二部。《周禮》曰:“輻欲其揱尒。”大徐無尒字,非也。今記作爾。許所見作尒。尒者,本字。䛐之必然也。爾者,叚借字也。爾行而尒廢矣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摳kōu

注解:繑也。按糸部曰:繑,絝紐也。與摳義絕遠,疑是矯字之譌。矢部曰:矯,柔箭箝也。摳之義爲矯枉。一曰摳衣。各本下有𦫵堂二字,今依韵會𠛹正。攐篆下曰:摳衣也。然則此當云一曰攐衣。曲禮曰:摳衣趨隅。摳,提也。衣,裳也。論語注云:攝𪗋者,摳衣也。从手區聲。口矦切。四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攐qiān

注解:摳衣也。高注淮南曰:攐,縮也。按詩言褰裳,當作此篆。褰訓絝,非其義也。亦有作鶱者,謂虧其下體之衣,較作褰爲長。从手褰聲。按此篆與㩃篆别者,以从衣也。當云从手衣,寒省聲。會意兼形聲。去䖍切。十四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撎yì

注解:𢳎舉首下手也。六字各本作舉手下手也五字,今正。西征賦注、玉篇引說文有拜字。左傳成十六年釋文引字林舉首下手。皆是也。凡不跪不爲拜,跪而舉其首惟下其手是曰肅拜,漢人曰撎。周禮九拜:九曰肅拜。先鄭注云:肅拜,但俯下手,今時撎是也。鄭注少儀曰:肅拜,拜不低頭也。云但俯下手,云不低頭,正與舉首下手合。今本說文旣譌,而少儀注又𠛹不字,作拜低頭,乃終古昧其禮矣。程氏瑤田曰:言舉首者,以别於䭫首、頓首、空首三拜皆必下其首也。按此婦人之拜也。婦人以肅拜當男子之空首,少儀云婦人吉事,雖有君賜肅拜是也。以手拜當男子之稽首,少儀之手拜、士昏之禮之拜极地是也。以稽顙當男子之頓首,喪服小記之爲夫與長子稽顙是也。肅拜與成十六年之肅不同。肅不連拜。介者不拜,長揖而已。不拜者,不跪也。肅拜則跪而舉首下手也。〇南宋張淏雲谷襍記引程氏攷古編云:國史王貽孫傳:大祖嘗問趙普拜禮,何以男子跪而婦人不跪。普訪禮官,無有知者。貽孫曰:唐天后朝,婦人始拜而不跪。普問所出。曰:大和中,有幽州從事張建章著渤海國記備言其事。予按(予,程氏自偁)後周天元大象二年,詔內外命婦皆執笏,其拜宗廟及天臺,皆俯伏如男子。據此詔特令於廟朝跪,其他拜不跪矣。豈武后時幷廟朝不跪,建章記之未詳耶。周昌諫帝廢太子,呂后見昌爲跪謝。戰國策:蘇秦嫂蛇行匍匐四拜,自跪而謝。隋志:皇帝𠕋后,后先拜後起,皇帝後拜先起。則唐以前婦拜皆跪伏也。玉裁按婦人拜亦無不跪者,肅拜跪而舉首不俯伏,雖拜君赐亦然。天元時令拜宗廟天臺俯伏如男子,可以證常拜之跪而不必俯伏也。至於天后而始不跪。孫甫唐書曰:武后欲尊婦人,始易今拜。从手壹聲。於計切。古音在十二部。讀如壹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揖yī

注解:攘也。攘,汲古閣改作讓,誤。此與下文攘推也相聯爲文。鄭禮注云:推手曰揖。凡拱其手使前曰揖,凡推手小下之爲土揖,推手小舉之爲天揖,推手平之爲時揖也。成十六年:敢肅使者。則若今人之長揖。从手咠聲。伊入切。八部。一曰手箸匈曰揖。此别一義。上言揖以爲讓,謂手遠於胸。此手箸於胸曰揖者。箸,直略切。禮經有揖有厭。厭,一涉切。推手曰揖,引手曰厭。推者,推之遠胸。引者,引之箸胸。如鄉飮酒:主人揖先入。此用推手也。賓厭眔賓。此用引手也,謙若不敢前也。今文厭皆作揖,則今文禮有揖無厭。許君於禮或從古文,或從今文。此手箸胸曰揖,葢於此從今文,不從古文。是以統謂之揖尒,推手、引手隨宐而用,今人謙讓亦兼有此二者。周禮疏、儀禮疏厭或作撎,譌字不可從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攘rànɡ

注解:推也。推手使前也。古推讓字如此作。上曲禮注曰:攘,古讓字。許云:讓者,相責讓也。攘者,推也。从古也。漢書禮樂志:盛揖攘之容。藝文志:堯之克攘。司馬遷傳:小子何敢攘。皆用古字。凡退讓用此字,引申之使人退讓亦用此字,如攘寇、攘夷狄是也。从手襄聲。汝羊切。按當人樣切。十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拱ɡǒnɡ

注解:斂手也。斂當作撿,與下篆相聯爲文。尚書大傳曰:拱則抱鼓。皇侃論語疏曰:拱,沓手也。九拜皆必拱手而至地,立時敬則拱手,如檀弓孔子與門人立拱,論語子路拱而立,玉藻臣侍於君垂拱是也。行而張拱曰翔。凡拱不必皆如抱鼓也。推手曰揖,則如抱鼓。拜手,則斂於抱鼓。稽首、頓首,則以其斂於抱鼓者下之。引手曰厭,則又較斂於拜手。凡沓手,右手在內,左手在外,是謂尚左手。男拜如是,男之吉拜如是,喪拜反是。左手在內,右手在外,是謂尚右手。女拜如是,女之吉拜如是,喪拜反是。喪服記:袪尺二寸。注曰:袪,袖口也。尺二寸足以容中人之倂兩手也。吉時拱尚左手,喪時拱尚右手。合內則、奔喪、檀弓尚左尚右之文釋之,可以知拱時沓手之宐矣。拱,古文叚借作共。鄉飮酒禮注曰:共,拱手也。〇尚書大傳注曰:兩手搤之曰拱。然則桑榖一暮大拱,孟子拱把之桐梓皆非沓手之拱,拱之小者也。趙岐云:合兩手。徐鍇云:兩手大指頭相拄。从手共聲。居竦切。九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撿liǎn

注解:拱也。凡歛手宐作此字。从手僉聲。良冄切。七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𢳎bài

注解:首至手也。各本作首至地也,今正。首至地謂䭫首,拜中之一,不可該九拜。拜之名生於空首,故許言首至手。周禮之空首,他經謂之拜手。鄭注曰:空首,拜頭至手。所謂拜手也。何注公羊傳曰:頭至手曰拜手。某氏注尚書大甲、召誥曰:拜手,首至手也。何以謂之頭至手。足部曰:跪者,所以拜也。旣跪而拱手,而頭俯至於手,與心平,是之謂頭至手,荀卿子曰平衡曰拜是也。頭不至於地,是以周禮謂之空首。空首者,對䭫首、頓首之頭箸地言也。詳言曰拜手,省言曰拜。拜本尃爲空首之偁,引申之則䭫首、頓首、肅拜皆曰拜。䭫首者何也。拜頭至地也。旣跪而拱手下至於地,而頭亦下至於地,荀卿所謂下衡曰䭫首。白虎通、鄭注周禮、何注公羊、某氏注尚書召誥、趙注孟子皆曰:拜頭至地曰䭫首是也。頓首者,拜頭叩地也。旣跪而拱手下至於地,而頭不徒下至地,且叩觸其頟,是之謂頓首,荀卿所謂至地曰䭫顙也。周禮之頓首,卽他經之䭫顙,故周禮注云:頓首,頭叩地。士喪禮、檀弓䭫顙注云:頭觸地叩,觸一也。凡言拜手䭫首,言拜䭫首者,先空首而後䭫首也。言拜而後䭫顙者,先空首而後頓首也。言䭫顙而後拜者,先頓首而後空首也。言䭫顙而不拜者,徒頓首而不空首也。空首、䭫首、頓首三拜爲經,振動、吉拜、凶拜、奇拜、褒拜、肅拜爲緯。振動者,戰栗變動之拜。有不必爲此三拜而爲此三拜者也。吉拜者,拜之常也。當拜而拜,當䭫首而䭫首是也。凡䭫首未有用於凶者也。凶拜者何也。拜而後䭫顙,䭫顙而後拜皆是也。凡頓首未有不用於凶者也。奇拜者,一拜也。一䭫首,一頓首亦是也。𥳑少之䛐也。褒拜者,拜不止於𠕅也。䭫首頓首不止於再者,亦是也。多大之䛐也。肅拜者,婦人之拜不低頭者也。總計之曰九拜。凡云拜手者,頭至手,故其字从手,作𢳎。从手𠦪。𠦪見夲部,疾也。徐鍇曰:从𠦪者,言進趨之疾。按釋名曰:拜於丈夫爲跌。跌然屈折下就地也。博怪切。十五部。𣬓,古文𢳎,从二手。葢从二手,而比聲。凡拜必兼用首、手、足三者,而造字者重手,故从手。䭫首、頓首則重頭,故从首、頁。〇又汗𥳑曰:𡴬出說文。是則从二古文手也。但楊雄說𠬞(居竦)从㒳手作,。豈不相混乎。拜,楊雄說:𢳎从㒳手下。葢爰禮等所說楊所作訓纂篇中字如此。凡空首,首至手而平衡,手未嘗下於心也。䭫首、頓首則下矣。楊葢兼三拜而製此字也。見於周禮者作𢱭,他經皆同子雲作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捾wò

注解:搯捾也。捾乃複舉字,誤移搯下耳。義理與抉略同。今人剜字當作此。大徐附剜於刀部,非也。从手官聲。烏括切。十四部。一曰援也。援者,引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搯tāo

注解:捾也。魯語:公父文伯母戒文伯之妾曰:無洵涕,無搯膺。韋注:搯,叩也。膺,胷也。按韋注卽俗所謂椎心。喪禮有擗拊心也,則叩胷亦未爲失。此正謂哀之甚,如欲挑出心肝者然,韋衹言其大致而已。今人俗語亦云搯出。文選長笛賦:搯膺擗摽。李善引國語及韋注而云苦洽反,殊誤。苦洽切當是掐字,从臽聲,爪刺也。下引魏書程昱傳:昱於魏武前忿爭,聲氣忿高,邊人掐之乃止。是則从臽之掐,於搯膺豪不相涉也。韓子文搯擢胃腎,亦是用搯膺字。通俗文:捾出曰掏,爪按曰掐。掏卽搯也。許不錄掐。从手舀聲。土刀切。古音在三部。《周書》曰:“師乃搯。”尚書大誓文。漢大誓有今文、古文之别。合於伏生二十八篇者,後得之大誓,今文也。馬、鄭所注者,孔壁之大誓,古文也。尚書大傳:師乃慆。鄭云:慆,喜也。此今文大誓也。許所偁作師乃搯,此古文大誓也。如古文流爲雕,今文作流爲烏之比。詳古文尚書撰異。搯者,㩅兵刃㠯習擊刺也。㩅,各本作拔,詩淸人釋文引作抽,今據正。此釋大誓搯字之義,以明與訓捾之搯不同也。凡說文旣說字義而引經又釋其義者,皆以明說經與說字不同。如圛訓回行,商書之曰圛則訓圛者𦫵雲半有半無。堲訓以土增大道,唐書之朕堲讒說殄行則訓堲疾惡也。𤊾訓火不明,周書之布重𤊾席則訓織蒻席也。此亦同此例。搯本訓捾,而大誓之搯訓抽兵刃以習擊𠚷。搯與抽同,於六書爲叚借,故必箸之。《詩》曰:“左旋右㩅。”左右當作又。㩅,各本作搯,自陸氏作詩音義時已誤,今正。此引詩鄭風淸人文爲抽兵刃之證也。毛曰:右抽者,抽矢以䠶。箋云:御者習旋車,車右抽刃。引之證軍中有此儀。武王丙午逮師,(逮作還者誤)尚未渡孟津,故抽兵刃習擊刺。凡引經說字,不必見本字,如引突如其來如證不順忽出,引龍戰于野證陰極陽生,引先庚三日證庚更事也皆是此例,此又引抽證抽耳。若作右搯,則詩曰左旋右搯六字當在周書曰師乃搯之下,而今本爲不辭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㧬ɡǒnɡ

注解:𢹬也。从手𢀜聲。居竦切。九部。按此篆已見𠃨部,爲𢀜之或字,此不當重出。當是淺人所增,𠛹之可也。𢭤訓擁,則當與擁篆相聯爲文,增之者廁非其所矣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推tuī

注解:排也。今六脂、十五灰殊其音義,古無二音二義也。从手隹聲。他回切。十五部。按廣韵叉隹、湯回二音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捘zùn

注解:推也。謂排擠也。从手夋聲。子寸切。十三部。左傳音義子對反。《春秋傳》曰:“捘衞矦之手。”定八年左傳曰:將歃,涉佗捘衛矦之手及捥。此謂衞矦欲先歃,涉佗執其手卻之,由指掌逆推及於𢯲也。杜云:血及捥。非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排pái

注解:擠也。今義列也。从手非聲。步皆切。十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擠jǐ

注解:排也。左傳:知擠于溝壑矣。杜云:隊也。隊,今之墜字,謂排而墜之也。商書微子作隮,引左傳亦作隮。隮者,躋之俗。从手𠫼聲。子計切。十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抵dǐ

注解:擠也。排而相歫也。从手氐聲。丁禮切。十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摧cuī

注解:擠也。釋詁、毛傳皆曰:摧,至也。卽抵之義也。自推至摧六篆同義。从手崔聲。昨回切。十五部。一曰挏也,挏者,𢹬引也。一曰㪿也。㪿者,𣃔也。今此義行而上二義廢矣。詩:室人交徧摧我。傳曰:摧,沮也。此折之義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拉lā

注解:摧也。公羊傳:拹榦而殺之。何曰:拹,折聲也。按拹亦作拉。此上文摧一曰折也之義。从手立聲。盧合切。七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挫cuò

注解:摧也。此亦上文摧一曰折也之義。考工記:揉牙內不挫。注云:挫,折也。詩:乘馬在廏,摧之秣之。傳曰:摧,挫也。箋云:挫,今莝字也。傳、箋今本譌舛,今正之如是。从手𡋲聲。則臥切。十七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扶fú

注解:左也。左,俗本改作佐,非。左下曰:手相助也。从手夫聲。防無切。五部。𢻳,古文扶,从攴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𢪇jiānɡ

注解:扶也。古詩:好事相扶將。當作扶𢪇,字之叚借也。凡云將順其美,當作𢪇順。詩:百兩將之。傳曰:將,送也。天不我將。箋云:將猶養也。皆於𢪇義爲近。玉篇曰:𢪇今作將。摪同。从手爿聲。七良切。十部。廣韵卽良切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持chí

注解:握也。从手寺聲。直之切。一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挈qiè

注解:縣持也。縣者,系也。胡㳙切。下文云:提,挈也。則提與挈皆謂縣而持之也。今俗語云挈帶。古叚借爲契栔字,如爰挈我龜,傳云:挈,開也。又如𥿮字下云:樂浪挈令。从手㓞聲。苦結切。十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拑qián

注解:脅持也。謂脅制而持之也。凡脅之爲制,猶膺之爲當也。鬼谷子有飛鉆,鉆卽拑字。从手甘聲。巨淹切。八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揲shé

注解:閱持也。閱者,具數也,更迭數之也。匹下曰:四丈也。从八匚。八揲一匹。按八揲一匹,則五五數之也。五五者,由一五二五數之至於八五,則四丈矣。𣪠辭傳曰:揲之以四,以象四時。謂四四數之也。四四者,由一四二四數之至若干四,則得其餘矣。凡傳云三三、兩兩、十十、五五者皆放此。閱持者旣得其數而持之,故其字从手。从手枼聲。食折切。十五部。按枼聲或在八部,或在十五部。由古此二部相合,同一世聲,而彼此皆用之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摯zhì

注解:握持也。握持者搤持也,周禮六贄字,許書作𡠗。又鳥部鷙鳥字皆或叚摯爲之。从手𡙕。會意也。脂利切。十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操cāo

注解:把持也。把者,握也。操重讀之曰節操,曰琴操。皆去聲。从手喿聲。七刀切。二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㩴jú

注解:爪持也。覆手曰爪,謂覆手持之也。徐鉉等曰:今俗别作掬。今按本部自有〈㚔匊〉篆,掬其俗體耳。其義訓兩指撮,非訓爪持。从手瞿聲。居玉切。古音在四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捦qín

注解:急持衣䘳也。此篆古叚借作禽。俗作擒,作捦。走獸總名曰禽者,以其爲人所捦也。又按此解五字,當作“急持也,一曰持衣䘳也”九字乃合,必轉寫有譌奪矣。从手金聲。巨今切。七部。㩒,捦或从禁。禁聲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搏bó

注解:𡩡持也。𡩡,各本作索,今正。入室按曰素。𡩡持,謂摸索而持之。周禮環人:搏諜賊。釋文云:搏音博。又房布反,劉音付。射人注:貍,善搏者也。行則止而擬度焉。其發必獲。釋文云:搏音博,劉音付。士師注:胥讀爲宿偦之偦,偦謂司搏盗賊也。釋文云:搏音博,劉音付。小雅車攻箋:獸,田獵搏獸也。釋文云:搏音博,舊音付。按小司徒注之伺捕盗賊,卽士師注之司搏盗賊也。一用今字,一用古字。古捕盗字作搏。而房布反,又音付。猶後人所謂捫槂、摸𢱢也。本部搏、捕二篆皆收。捕訓取也。又部取下云,捕也。是與𡩡持義迥别。今則捕行而搏廢,但訓爲搏擊。又按搏擊與𡩡取無二義。凡搏擊者未有不乘其虛怯,扼其要害者,猶執盗賊必得其巢穴也。本無二義二音。至若考工記之搏埴,虞書之拊搏,此則𢫦字之叚借。从手尃聲。補各切。此今音也。陸氏說又房布切,劉音付,皆古音也。五部。一曰至也。此别一義。葢搏亦爲今之附近字。許則云駙者,近也。左傳則作傅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據jù

注解:杖持也。謂倚杖而持之也。杖者人所據,則凡所據皆曰杖。據或用据,楊雄傳:三摹九据。晉灼曰:据,今據字也。按何氏公羊傳注據亦皆作据,是叚借拮据字。从手豦聲。居御切。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攝shè

注解:引持也。謂引進而持之也。凡云攝者皆整飭之意。論語攝𪗋。史記:矦生攝弊衣冠。襄十四年左傳曰:不書者惰也,書者攝也。注云:能自攝整。詩:攝以威儀。傳曰:言相攝佐者以威儀也。論語:官事不攝。注云:攝猶兼也。皆引持之意。从手聶聲。書涉切。八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𢪈nán

注解:幷持也。謂兼二物而持之也。秝部曰:秉持一禾,兼持二禾。兼者,會意字。𢪈者,形聲字。𢪈與兼音略同。从手冄聲。他含切。七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抪bù

注解:捫持也。謂捫按而持之也。金部鋪下云:箸門抪首也。抪首者,人所捫摸處也。从手布聲。普胡切。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挾xié

注解:俾持也。俾持,謂俾夾而持之也。亦部夾下曰:盗竊褱物也。俗謂蔽人俾夾。然則俾持正謂藏匿之持。如今人言懷挾也。孟子挾貴、挾賢、挾長,挾有勳勞、挾故,此皆本義之引申,音胡頰切。若詩禮之挾矢、周禮之挾日,音皆子協反。挾日,干本作帀日。左傳作浹,謂十日徧也。禮注:方持弦矢曰挾。謂矢與弦成十字形也。皆自其交會處言之。古文禮挾皆作接。然則接矢爲本字,挾矢爲叚借字與。从手夾聲。各本作夾聲,篆體亦从二人,今皆正。从二人,以形聲中有會意也。胡夾切。八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捫mén

注解:撫持也。撫,安也。一曰揗也。謂安揗而持之也。大雅:莫捫朕舌。傳曰:捫,持也。渾言不分析也,若王猛捫蝨之類。又專謂摩挲。从手門聲。莫奔切。十三部。《詩》曰:“莫捫朕舌。”大雅抑文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擥lǎn

注解:撮持也。謂總撮而持之也。从手監聲。盧敢切。八部。〖注〗篆作擥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擸liè

注解:理持也。謂分理而持之也。从手巤聲。良涉切。八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握wò

注解:搤持也。按下文云搤,一曰握也。从手屋聲。於角切。三部。𦤿,古文握。淮南詮訓:𦤿無所鑒,謂之狂生。高注:𦤿,持也。所鑒者,𤣥德也。持無所鑒,所持者非𤣥德,故謂之狂生。合文選任彦昇哭范僕射詩注及今本淮南子可得其眞矣。俶眞訓曰:其所居神者,臺𥳑以游大淸。此臺亦疑𦤿之誤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撣dàn

注解:提持也。提持猶縣持也。太𤣥撣擊其名,撣訓觸,别一義。从手單聲,讀若行遟驒驒。驒驒,未見所出。葢卽詩之嘽嘽駱馬。傳曰:嘽嘽,喘息之皃。馬勞則喘息。徒旱切。十四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把bǎ

注解:握也。握者,搤持也。孟子注曰:拱,合㒳手也。把,以一手把之也。从手巴聲。博下切。古音葢在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搹è

注解:把也。喪服:苴絰大搹。注曰:搹,扼也。中人之扼圍九寸。此言中人滿手把之,其圍九寸,則其徑約計三寸也。喪服傳:朝一溢米,夕一溢米。王肅、劉逵皆云:滿手曰溢。與鄭異。按此謂溢爲搹之叚借字也。然搹溢字見一章數行內,不應異用。則知鄭說爲長。从手鬲聲。於革切。十六部。㧖,搹或從戹。㧖,今隷變作扼,猶軶隷變作軛也。許云扼者,搹之或字。而鄭注禮云搹扼也者,漢時少用搹,多用扼,故以今字釋古字,非於許有異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挐ná

注解:牽引也。从手如聲。按各本篆作拏,解作奴聲。别有挐篆,解云持也。从手如聲。女加切。二篆形體互譌,今正。挐字見於經者,僖元年獲莒挐,三傳之經所同也。其義則宋玉九辯曰:枝煩挐而交横。王注:柯絛糾錯而崱嶷。招䰟:搯秶穱麥,挐黃𥹭些。王注:挐,糅也。王逸九思殽亂兮紛挐注:君任佞巧,競疾忠信,交亂紛挐也。左思吳都賦:攢柯挐莖。李注曰:許愼注淮南子云:挐,亂也。凡若此等皆於牽引義爲近。而漢霍去病傳:昏,漢匈奴相紛挐。此與九思紛挐同,謂漢與虜相亂也。而師古注乃云:紛挐,亂相持搏也。以亂釋紛,以相持搏釋挐,大非語意。竊意其時說文已同今本,故颜從而傅會耳。葢其字本如聲,讀女居切,其義爲牽引。廣韵九魚挐注牽引,未嘗作拏。說文拏訓持,卽今所用攫拏字也,其字奴聲,讀女加切。廣韵麻韵拏、挐㒳收,淆亂其義。玉篇有挐無拏,訓爲持也,乃同今本說文,孫强輩所改耳。一曰已也。小徐本有此四字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攜xié

注解:提也。古多叚爲𢥘字。从手雟聲。戶圭切。十六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提tí

注解:挈也。挈者,縣持也。攜則相竝,提則有高下,而互相訓者,渾言之也。从手是聲。杜兮切。十六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𢬴zhé

注解:拈也。从手𦔮聲。丁愜切。八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拈niān

注解:𢬴也。篇、韵皆云:指取也。从手占聲。奴兼切。七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摛chī

注解:舒也。蜀都賦:摛藻掞天庭。魏都賦:摛翰則華縱春葩。大𤣥經:幽攡萬類。字作攡。从手離聲。丑知切。古音在十七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捨shě

注解:釋也。釋者,解也。按經傳多叚舍爲之。从手舍聲。書冶切。古音在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擪yè

注解:一指按也。洞簫賦:挹抐㩎㩶。李注:言中制也。莊子:外物擪其噦。一作壓。南都賦:彈琴擫籥。李注引說文。按㩎、擫皆同擪。从手厭聲。於協切。七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按àn

注解:下也。以手抑之使下也。印部曰:抑者,按也。从手安聲。烏旰切。十四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控kònɡ

注解:引也。引者,開弓也。引申爲凡引遠使近之偁。詩:控於大邦。傳曰:控,引也。此卽左傳所謂控告也。又抑磬控忌。傳曰:騁馬曰磬,止馬曰控。按騁馬曰磬者,如大明傳之俔,磬也。極辭也。止馬曰控者,是亦引之使近之意也。从手空聲。苦貢切。九部。《詩》曰:“控于大邦。”庸載馳文。匈奴引弓曰控弦。依羽獵賦注訂。此引匈奴方語以證控引一也。漢書於匈奴或言引弓,或言控弦,一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揗shǔn

注解:摩也。廣雅曰:揗,順也。廣韵曰:手相安慰也。今人撫循字,古葢作揗。循者,行順也。淮南曰:引揗萬物。高注:引揗,拔擢也。讀允恭之允。从手盾聲。食尹切。十三部。廣韵詳遵切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掾yuàn

注解:緣也。緣者,衣純也。旣夕禮注:飾衣領袂口曰純。引申爲凡夤緣邊際之偁。掾者,緣其邊際而陳掾也。陳掾猶經營也。易卦辭曰彖,謂文王緣卦以得其義。然則彖者,掾之叚借字與。漢官有掾屬,正曰掾,副曰屬。漢舊注:東西曹掾比四百石,餘掾比三百石,屬比二百石。此等皆翼輔其旁者也,故曰掾。从手彖聲。以絹切。十四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𢫦pāi

注解:拊也。釋名曰:拍,搏也。手搏其上也。按許釋搏曰𡩡持,則古經搏訓拍者,字之叚借。考工記:搏埴之工。注曰:搏之言拍也。云之言者,見其義本不同也。从手百聲。普百切。古音在五部。讀如粕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拊fǔ

注解:揗也。揗者,摩也。古作拊揗,今作撫循,古今字也,堯典曰:擊石拊石。拊輕擊重,故分言之。又皐陶謨搏拊,樂器名。明堂位作拊搏。从手付聲。芳武切。古音在四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掊póu

注解:杷也。杷,各本作把,今正。木部曰:杷者,收麥器也。引申爲凡用手之偁。掊者,五指杷之,如杷之杷物也。史、漢皆言掊視得鼎,師古曰:掊,手杷土也。杷音蒲巴反,其字从木。按今俗用之刨字也。大雅曰:曾是掊克。傳曰:掊克,自伐而好勝人也。以自伐釋掊,以好勝人釋克。未得其解。定本掊作倍。正義謂己兼倍於人而自矜伐。似定本爲是矣。然孟子書亦作掊克,趙注但云不良也,知詩本不作掊。毛意謂掊爲倍之叚借字。掊有聚意,與捊音義近。有深取意,則不同捊也。毛詩釋文云:掊克,聚斂也。此謂同捊也。方言曰:掊,深也。郭注云:掊尅,深能。以深釋掊,以能釋尅。此亦必古說。但皆非毛義。方言掊訓深,與許說合。〇六書故引唐本作捊也,不若颜氏本作杷。从手咅聲。父溝切。廣韵薄矦切。古音在一部。今鹽官入水取鹽爲掊。百官志注引胡廣曰:鹽官掊坑而得鹽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捋luō

注解:取易也。按捋與寽二篆義别。寽見𠬪部,云五指寽也。五指寽者,如用指取禾𥝩之榖是也。捋則訓取易而義不同。詩:薄言捋之,捋采其劉。傳曰:捋,取也。此捋之本義也。若董逌詩詁曰:以指歴取也。朱子詩集傳曰:捋取其子也。此於今之俗語求其義,而不知今之俗語,許書自有本字。凡訓詁之宐審愼如此。〇寽下云五指捋也。宋本云五指持也。皆未是。廣韵六術云:寽,持取。今寽禾是。是則許當本作五指持取也。五指持而取之,於義乃合。从手寽聲。郞𢬸切。十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撩liáo

注解:理之也。之字依𤣥應書卷十五補。下云謂撩捋整理也。今多作料量之料。通俗文曰:理亂謂之撩理。从手尞聲。洛蕭切。二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措cuò

注解:置也。置者,赦也。立之爲置,捨之亦爲置。措之義亦如是。經傳多叚錯爲之。賈誼傳叚厝爲之。从手㫺聲。倉故切。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插chā

注解:刺內也。內各本作肉,今正。內者,入也。刺內者,刺入也。漢人注經多叚捷字、扱字爲之。从手臿聲。楚洽切。八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掄lún

注解:擇也。晉語。君掄賢人之後有常位於國者而立之。韋注:掄,擇也。周禮:凡邦工入山林而掄材,不禁。鄭注:掄猶擇也。按鄭意掄之本訓不爲擇,故曰猶。从手侖聲。盧昆切。十三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擇zé

注解:柬選也。柬者,分别䉍之也。䉍者,存也。今小徐本作𥳑選,乃是譌字。韵會作揀,乃是俗字。辵部選下曰:一曰選擇也。从手睪聲。丈伯切。古音在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捉zhuō

注解:搤也。从手足聲。側角切。三部。一曰握也。上文云握者,搤持也。與此爲轉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搤è

注解:捉也。婁敬傳曰:搤其亢,拊其背。楊雄傳曰:搤熊羆,拕豪豬,搤其咽,炕其氣。皆謂捉持之。師古云:搤與㧖同。依許則搤、㧖音雖同,而義迥别也。从手益聲。於革切。十六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挻shān

注解:長也。商頌:松桷有挻。傳曰:挻,長皃。此許所本也。字林云:挻,長也。丑連反。此又本許也。自寫詩者譌从木作梴,又以梴竄入說文木部,而終古長誤矣。此義丑連反。若老子挻埴以爲器,其訓和也,柔也。其音始氏反,音羶。其俗字作埏。見於詩、老子音義甚明。而今本譌舛。又方言:挻,取也。凡取物而逆謂之篡,楚部或謂之挻。此義音羊羶反。从手延,延亦聲。小徐本作从手延聲四字。式連切。按當作丑延切。十四部。篆體右葢从㢟。㢟,丑連切。解當依小徐作从手㢟聲四字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揃jiǎn

注解:搣也。搣之訓見下。揃謂搣也。急就篇:沐浴揃搣寡合同。莊子:皆𡟬可以休老。本亦作揃搣。揃搣者,道家修養之法,故莊云可以休老。史游與沐浴寡合同類言。寡合同,卽嗇精寡慾之說也。若士喪禮、士虞禮之蚤*揃。蚤*讀爲爪,謂𣃔爪。揃讀爲翦。許作𠝣,謂𠝣須也。士虞禮揃或爲鬋。曲禮亦作蚤*鬋,注云:鬋鬢也。釋鬋爲𠝣理鬢髪,是禮經揃字爲𠝣若鬋之叚借,而不用揃之本義。颜師古注急就曰:揃搣,謂𩮜拔眉髪也,葢去其不齊整者。颜氏誤以禮經之揃釋莊史之揃搣,是誤以叚借爲本義也。訓詁不通其源,斯誤有如此者。〇莊子釋文引三倉云:揃猶翦也。云猶翦,則翦非本義。三倉不妨言叚借。惟說文解字不言叚借。从手𠝣聲。卽淺切。十四部。〖注〗蚤*原爲從虫㕚聲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搣miè

注解:㧘也。㧘,各本作㧗,小徐本及集韵、類篇、廣韵作批,今正。批者,㧗之譌。㧗者,㧘之譌也。手部㧘、㧗二篆義别。㧘下云:一曰㧘搣頰旁也。與此曰搣㧘也相爲轉注。廣韵、玉篇皆曰:搣者,摩也。然則搣頰旁者,謂摩其頰旁,養生家之一法,故莊子曰靜默可以補病,𤽤𡟬可以休老。𤽤𡟬卽㧘搣之叚借字。一本作揃搣。釋文引字林搣,㧗也。千米反。㧗亦㧘之誤。若作批,則𢱧之俗字,訓反手擊也,尤誤。〇按廣韵、玉篇云:摩也。此字本義。廣韵又曰:批也。批卽㧗之誤。又曰:捽也。捽卽㧗之解也。又云:手拔也。玉篇云:莊子云揃搣,拔除也。是皆用師古急就篇注而誤。葢訓詁之難如此。从手烕聲。亡列切。十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㧗zǐ

注解:捽也。捽之訓在下。按𤣥應書㒳引說文㧗,撠也。撠,居逆反。謂撠,撮取也。又引通俗文掣挽曰㧗。按𤣥應本較今本爲長。但許本無撠,衹用㦸,是亦以俗字改許書也。从手此聲。側氏切。十五、十六部。此與下手上此字義别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揤jí

注解:捽也。从手卽聲。子力切。古音在十二部。魏郡有揤裴矦國。漢地理志作卽。王子矦表作揤。據此則今本地理志誤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捽zuó

注解:持頭髮也。金日磾傳:日磾捽胡,𢪩何羅殿下。孟康曰:胡音互。捽胡,若今相僻臥輪之類也。晉灼曰:胡,頸也。捽其頸而𢪩殿下也。从手卒聲。昨没切。十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撮cuō

注解:四圭也。漢律厤志曰:量多少者不失圭撮。孟康曰:六十四黍爲圭。按廣韵圭下云:孟子曰六十四黍爲一圭,十圭爲一合。孟子卽孟康。經典釋文序䤸有孟子注老子二卷,或曰孟康也。康字公休。孫子筭經:六粟爲一圭,十圭爲一撮,十撮爲一抄,十抄爲一勺,十勺爲一合。說與孟異。本艸序例曰:凡散藥有云刀圭者,十分方寸匕之一,准如梧桐子大也。一撮者,四刀圭也。十撮爲一勺,十勺爲一合。此葢醫家用四圭爲撮之說,可相發明。从手最聲。倉括切。十五部。亦二指撮也。大徐作一曰兩指撮也。按許此别爲一義。而應仲遠注漢云:圭,自然之形,陰陽之始。四圭曰撮,三指撮之也。不說是二義。三指所撮爲四圭,則四圭甚少,殆卽孫子所謂六粟爲圭乎。二十四粟,三指可撮也。小徐本作二指,二疑三之誤,大徐本又改爲兩耳。圭者,瑞玉,上圜下方,故應云自然之形,陰陽之始。易之數,陰變於六,故六粟曰圭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𡙳jú

注解:撮也。此蒙三指撮而言,不蒙四圭也。从手,𥷤省聲。居六切。三部。按字之同音者有三。此謂三指撮也。臼,謂叉手也。匊,謂在手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摕dì

注解:撮取也。謂撮而取之,亦蒙三指撮言也。有司徹:乃摭于魚腊俎。俎釋三个,其餘皆取之。古文摭爲摕,儀禮宋本、嘉靖本、單行疏本、釋文宋本皆如是。俗本作今文摭爲揲者,非也。凡言撮者皆謂少取,禮經依古文爲是。西京賦:摕飛鼯。亦謂撮取。薜解云:捎取之也。文賦:意徘徊而不能揥。揥當是摕之誤。今俗語云捎帶者,當作摕。从手帶聲,讀若《詩》曰“螮蝀在東”。謂讀若螮也。都計切。十五部。經典釋文之舌切。李善大結切。𢰂,摕或从㪿从示。葢从㪿而示聲。㒳手急持人也。其義有别。廣韵不云二形一字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捊póu

注解:引埾也。埾,各本作取,今正。詩釋文作埾,今本譌爲取土二字,非也。埾義同聚。引埾者,引使聚也。玉篇正作引聚也。大雅:捄之陑陑。傳曰:捄,虆也。陑陑,眔也。箋云:捄,捊也。度,𢪩也。築牆者捊聚壤土,盛之以虆,而𢪩諸版中,此引聚之正義,箋與傳互相足。賓筵之仇,鄭讀爲𣂏。此捄,鄭釋爲捊。皆於其音之相近得其義也。常棣:原隰裒矣。傳云:裒,聚也。此重聚不重引,故不言引但言聚也。裒者,捊之俗。易:君子以裒多益寡。鄭、荀、董、蜀才作捊,云取也。此重引,故但言取也。从手孚聲。步侯切。三部。《詩》曰:“原隰捊矣。”六字小徐本有,玉篇引亦有。抱,捊或从包。古音孚聲、包聲同在三部。後人用抱爲褱袌字,葢古今字之不同如此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揜yǎn

注解:自關以東取曰揜。取上俗本有謂字,今依宋本。方言曰:掩、𡩡,取也。自關而東曰掩。自關而西曰𡩡,或曰抯。按許所據方言葢作揜。李善注子虛、上林賦引方言亦作揜也。今廣雅掩,取也。字作掩。从手弇聲。衣檢切。七部。一曰覆也。弇,葢也。故从弇之揜爲覆。凡大學揜其不善,中庸誠不可揜皆是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授shòu

注解:予也。予者,推予也。象相予之形。从手受,手付之,令其受也。故从手受。受亦聲。殖酉切。三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承chénɡ

注解:奉也。受也。𠬞部曰:奉者,承也。是二篆爲轉注也。𠬪部曰:受者,相付也。凡言承受、承順、承繼,又魯頌傳曰承止也皆奉之訓也。凡言或承之羞,承之以劎皆相付之訓也。左傳曰:蔡大夫恐昭矦之又遷也,承。此叚承爲𠬞也。从手卪𠬞。合三字會意。署陵切。六部。〖注〗𢪐,俗字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挋zhèn

注解:給也。給者,相足也。士喪禮曰:乃沐櫛,挋用巾。又曰:浴用巾,挋用浴衣。注曰:挋,唏也,淸也。按晞者,乾之也。浴用巾,旣以巾拭之矣,而復以浴衣挋之。謂抑按之使乾。此乾彼溼,可互相足,故曰給也。爾雅曰:挋、拭、刷,淸也。渾言之也。析言之,則挋與拭不同。故許書㕞,飾也,㨷,飾也爲一義,挋,給也又爲一義也。从手臣聲。章刃切。十二部。一曰約也。約者,纏束也。此挋之别一義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㨷jìn

注解:飾也。飾,各本作拭,今正。又部曰:㕞者,飾也。巾部曰:飾者,㕞也。飾、拭正俗字,自淺人盡改許書之飾爲拭,而字例晦矣。㨷與挋爲伍,則非妝飾也。周禮遺人:以恤民之囏阨。注云:故書囏阨作㨷阨。按此古文叚借字也。从手堇聲。居焮切。十三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㧊pō

注解:㨷也。今人用拂拭字當作此㧊。許作㧊飾也。拂者,過擊也。非其義。从手巿聲。普活切。十五部。〇此篆舊次接篆之下,非古也,今移此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攩dǎnɡ

注解:朋羣也。此𦂧黨、黨與本字。俗用黨者,叚借字也。鳥部朋下曰:古文鳳也。鳳飛,羣鳥從以萬數,故以爲朋攩字。儒林傳:唯京氏爲異黨。師古曰:黨讀曰儻。按儻當作攩。从手黨聲。多郎切。十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接jiē

注解:交也。交者,交脛也。引𦥔爲凡相接之偁。周禮廩人接盛,讀爲一极再祭之扱。从手妾聲。子葉切。八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挏dònɡ

注解:推引也。推,各本作𢹬,今依廣韵、韵會本。推讀如或推或輓之推,謂推之使前也。从手同聲。徒緫切。九部。漢有挏馬官,作馬酒。見百官公卿表、禮樂志。應劭曰:主乳馬,取其乳汁挏治之,味酢可飮,因以名官。如淳曰:主乳馬,以韋革爲夾兜,受數斗,盛馬乳,挏其上肥,因名曰挏馬官。今𥹭州亦名馬酪爲馬酒。颜氏家訓曰:此謂撞擣挺挏之,今爲酪酒亦然。按挺挏字見淮南子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招zhāo

注解:手𧦝也。𧦝,各本作呼,今正。呼者,外息也。𧦝者,召也。不以口而以手,是手𧦝也。匏有苦葉傳曰:招招,號召之皃。按許書召者,𧦝也。號者,嘑也。是用手用口通得云招也。从手召聲。止搖切。二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撫fǔ

注解:安也。从手𣞤聲。芳武切。五部。一曰揗也。揗,各本作循,今正。揗者,摩也。拊亦訓揗,故撫、拊或通用。𨑑,古文撫,从亾辵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捪mín

注解:撫也。此冡上訓揗之撫而言。今人所用抆字,許土部墀下所用𢵢字皆卽捪字也。从手昏聲。武巾切。十三部。一曰摹也。摹者,規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揣chuǎi

注解:量也。量者,稱輕重也。稱者,銓也。銓者,衡也。从手耑聲。此以合音爲聲。初委切。十四、十五部。按方言常絹反,是此字古音也。木部有椯字,箠也。一曰度也。一曰剟也。聲義皆與此篆同,而讀兜果切。又今人語言用故敪字,上丁兼切,下丁括切,知輕重也。亦揣之或體,其音爲耑之雙聲。度高曰揣。方言同。左傳:揣高卑。杜注云:度高曰揣,度深曰仭。按國語:竱本肈末。竱,卽孟子揣其本之揣,其義同也。一曰捶之。捶者,以杖擊也。椯訓箠,揣訓捶,其意一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抧zhǐ

注解:開也。从手只聲,讀若扺掌之扺。扺,各本作抵,今正。抵,側手擊也。扺掌者,側此手擊彼手掌也。諸氏切。十六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摜ɡuàn

注解:習也。此與辵部遦音義皆同。古多叚貫爲之。从手貫聲。古患切。十四部。《春秋傳》曰:“摜瀆鬼神。”昭二十六年左傳文。今本作貫。杜曰:貫,習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投tóu

注解:擿也。下文云:擿,投也。二篆爲轉注。巷伯傳曰:投,棄也。从手殳聲。大徐作从殳,非。度矦切。四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擿zhì

注解:搔也。此義音剔。詩:象之揥也。傳曰:揥,所以摘髪也。釋文云:揥,勑帝反。摘,他狄反。本又作擿。非也。擿音直戟反。按以許說繩之,則作擿爲是,擿正音他狄反也。以象骨搔首,因以爲飾,名之曰揥。故云所以擿髪,卽後人玉導、玉搔頭之類也。廣韵十二霽曰:揥者,揥枝整髪釵。許書無揥。从手適聲。讀如剔。十六部。一曰投也。與上文投者,擿也爲轉注。此義音直隻切。今字作擲。凡古書用投擲字皆作擿。許書無擲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搔sāo

注解:𠜜也。𠜜,各本作𢬸,今正。𢬸者,絜也。非其義。𠜜者,掊杷也。掊杷,正搔之訓也。內則:疾痛苛養,敬抑搔之。注曰:抑,按。搔,摩也。摩馬曰騷,其聲同也。又𤕫部疥,搔瘍也。瘍之需手搔者,謂之搔瘍。俗作瘙瘍,釋文、正義已如此。从手蚤聲。穌遭切。古音在三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扴jiá

注解:𠜜也。此與搔義同。𠜜,小徐作𢬸,譌。大徐不誤。廣韵曰:扴者,揩扴物也。易:介于石。馬本作扴,云觸小石聲。按扴于石,謂摩磢于石也。从手介聲。古黠切。十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摽piāo

注解:擊也。左傳:長木之斃,無不摽也。杜云:摽,擊也。柏舟傳曰:摽,拊心皃。从手𤐫聲。符少切。二部。左釋文敷蕭、普交二切。一曰挈𨷲牡也。𨷲牡,一物也。見門部。挈者,提而启之也。葉鈔本𨷲作門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挑tiāo

注解:撓也。下文云:撓者,擾也。擾者,煩也。挑者,謂撥動之,左傳云挑戰是也。从手兆聲。土凋切。二部。一曰摷也。摷者,拘擊也。小徐摷下有爭。《國語》曰:“郤至挑夭。”周語單襄公語。韋本作佻夭,注云:佻,偷也。今按佻夭之功,以爲己力。與左傳夭實置之,而二三子以爲己力。語意正同。然則

标题:抉jué

注解:挑也。抉者,有所入以出之也。从手夬聲。於說切。十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撓náo

注解:𢺕也。此與女部嬈字音義皆同。从手堯聲。奴巧切。二部。一曰捄也。捄篆下曰:一曰𢺕也。是撓、𢺕、捄三字義同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𢹎rǎo

注解:煩也。煩者,𤍽頭痛也。引申爲煩亂之偁。訓馴之字,依許作㹛,而古書多作𢺕。葢𢺕得訓馴,猶亂得訓治,徂得訓存,苦得訓快,皆窮則變,變則通之理也。周禮注曰:𢺕猶馴也。言猶者,字本不訓馴。从手夒聲。而沼切。古音在三部。今作擾,从憂,俗字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挶jū

注解:𢧢持也。𢧢持者,手如𢧢而持之也。左傳:禇師出,公𢧢其手。杜云:扺徒手屈肘如𢧢形。鄭注斯干如矢斯棘云:如人挾弓矢𢧢其肘。按古者𢧢之制,其鋒謂之援,援體斜横出,故人下其肘,臂卩翹其捥與手似之,亦謂之𢧢。鴟鴞傳曰:拮据,𢧢挶也。字本作𢧢。俗加手旁,非是。謂有所操作,曲其肘如𢧢而持之也。从手局聲。居玉切。三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据jū

注解:𢧢挶也。鴟鴞:予手拮据。傳曰:拮据,𢧢挶也。公羊注叚据爲據。从手居聲。九魚切。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擖qià

注解:𠜜也。此與扴音義略同。从手葛聲。口八切。十五部。一曰撻也。撻見下文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摘zhāi

注解:拓果樹實也。拓者,拾也。拾者,掇也。掇者,拾取也。果樹實者,有果之樹之實也。拓之,謂之摘。引𦥔之,凡他取亦曰摘。此篆與㰅音義殊。从手啻聲。他歷切。又竹歷切。按竹歷切,是也。他歷則爲擿之音矣。十六部。宋本竹歷,今本改竹厄,以同廣韵。一曰指近之也。别一義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搳xiá

注解:擖也。與擖篆宐聯綴。从手害聲。胡秸切。十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㨻cán

注解:斬取也。各本斬取二字作暫,今正。斬者,𢧵也。謂𣃔物也。暫非其義。禮器:有摲而播也。長楊賦:麾城摲邑。蒼頡篇曰:摲,拍取也。鄭曰:摲之言芟也。按芟,刈艸也。㨻本訓芟夷。禮器注謂於此少與,得分以與彼,是爲芟殺有所與。摲殺上貴之分以布徧於賤者,謂之摲而播。故廣雅本之爲說曰:㨻者,次也。是鄭注禮之義,而非摲之本義也。从手斬聲。昨甘切。八部。廣韵作㨻,斬取也。山檻切。〖注〗篆作㨻。㨻原作摲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拹xié

注解:摺也。公羊傳曰:使公子彭生送桓公,於其乘焉,拹幹而殺之。幹者,脅骨也。何曰:拹者,折聲也。拹或作搚者,或體也。或作拉者,叚借字也。从手劦聲。虛業切。七部。一曰拉也。上文曰:拉者,摧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摺zhé

注解:敗也。敗者,毁也。今義爲摺曡。从手習聲。之涉切。八部。〖注〗敗,從攴不從攵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揫jiū

注解:束也。束者,縳也。𦂧飮酒義曰:西方者秋。秋之爲言愁也。愁讀爲揫。按韋部𩏶,收束也。或从要作𥾀,或从秋手作揫。揫卽𢱀。然則此篆實爲重出也。从手秌聲。卽由切。三部。《詩》曰:“百祿是𢱀。”商頌長發文。今詩作遒。傅曰:遒,聚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摟lōu

注解:𦥙聚也。此當作𦥙也,聚也。各本奪上也字。山有樞曰:弗𦥙弗摟。傳曰:摟亦𦥙也。此𦥙訓所本也。𦥙者,㬰𦥙也。釋詁曰:摟,聚也。此聚訓所本也。趙注孟子曰:摟,牵也。此𦥙義之引𦥔也。从手婁聲。洛矦切。四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抎yǔn

注解:有所失也。成公二年左傳:石稷謂孫良夫曰:子國卿也,隕子辱矣。許所據作抎,正謂失也。戰國策:被礛磻,引微𦅾,折淸風而抎矣。此叚抎爲隕也。史記東粵列傳:不戰而耘,利莫大焉。謂閩粵不戰而失其王頭。此叚耘爲抎也。从手云聲。于敏切。十三部。《春秋傳》曰:“抎子辱矣。”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披pī

注解:從旁持曰披。士喪禮設披,注曰:披,絡桺棺上,貫結於戴。人君旁牽之以備傾虧。又執披者旁四人,注曰:前後左右各二人。此從旁持之義也。五帝本紀:黃帝披山通道。徐廣曰:披,他本亦作陂字。葢當音詖。陂者,旁其邊之謂也。按披、陂皆有旁其邊之意,中散能知之。而索隠云披音如字,謂披山林艸木而行,以通道也。此則司馬貞不知古義之言。葢俗解訓披爲開,廣韵云:披,開也,分也,散也。木部柀訓析也,柀靡字如此作。而淺人以披訓析,改柀靡爲披靡,莫有能諟正者。从手皮聲。敷羈切。舊彼義切。古音在十六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𤸪chì

注解:引縱曰𤸪。爾雅釋文作引而縱之曰𤸪。引,開弓也。縱,緩也。一曰舍也。按引縱者,謂宐遠而引之使近,宐近而縱之使遠,皆爲牽掣也。不必如釋文所據爾雅曰甹夆,掣𦥙也。俗字作奢,作扯,聲形皆異矣。从手,瘛省聲。尺制切。十五部。俗作掣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㧘zì

注解:積也。小雅車攻曰:助我舉柴。傳曰:柴,積也。箋云:雖不中,必助中者舉積禽也。柴,許所據作㧘。此聲、責聲古同在十六部,以曡韵爲訓。从手此聲。前智切。詩釋文引說文士賣反。出音隠。《詩》曰:“助我舉㧘。”西京賦作舉胔。薛注:胔,死禽獸將腐之名。一曰搣頰旁也。一曰二字廣韵及小徐本及集韵、類篇皆有之,是也。無此則與上文積也矛盾。而積也卽釋車攻。又非引曰圛,引堲讒說而釋之之比。上文搣下云㧘也,此㧘下云搣頰旁也,是二篆爲轉注,亦考老之例。搣頰旁可以休老,見莊子。莊子亦作皆𡟬,叚借字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掉diào

注解:搖也。掉者,搖之過也。搖者,掉之不及也。許渾言之。从手卓聲。徒弔切。二部。《春秋傳》曰:“尾大不掉。”左傳昭十一年文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搖yáo

注解:動也。从手䍃聲。余招切。二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搈rónɡ

注解:動搈也。動搈,漢時語。廣雅曰:搈,動也。从手容聲。余隴切。九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𢴧zhì

注解:當也。廣雅曰:𢴧,當也。从手貳聲。直利切。曹憲引說文直二反。按作直異切者,誤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揂jiū

注解:聚也。商頌:百祿是遒。傳曰:遒,聚也。按傳謂此遒爲揂之叚借字。从手酋聲。卽由切。三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掔qiān

注解:固也。掔之言堅也,緊也,謂手持之固也。或叚借爲牽字,如史記鄭襄公肉袒掔羊,卽左傳之牽羊也。俗用慳吝字,亦爲掔之俗。从手臤聲,苦閑切。十四部。讀若《詩》“赤舄掔掔”。掔掔,當依豳風作几几。傳曰:几几,絇皃。掔在十二部,几在十五部,云讀若者,古合音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捀fénɡ

注解:奉也。奉者,承也。从手夆聲。敷容切。九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㩮yú

注解:舉也。从手擧。此篆各本作擧,云對舉也。从手輿聲。以諸切。下文出揚敭二篆,卽出擧篆,云對舉也。居許切。不特義同,形聲亦皆不甚異,讀許者往往疑焉。今按玉篇列字次苐,捀下揚上作攑,丘言切,舉也。說文捀下揚上則作𢹏,顯是攑篆之譌。葢𢁫馮作玉篇時所據說文未誤也。說文本有擧無𢹏,後人自譌舛耳。廣韵廿二元亦曰:攑,舉也。上林賦、毛詩箋、漢書音義、通俗文皆有揵,揵卽此攑篆也,字从手舉會意。邱言切。十四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揚yánɡ

注解:飛舉也。从手昜聲。與章切。十部。𢾙,古文揚,从攴。漢碑用颺歷,他文用敭歷,皆用今文尚書般庚之優賢揚歷也。〖注〗𠭲、敭,亦古文揚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擧jǔ

注解:對舉也。對舉謂以兩手舉之,故其字从手與,手與又手也。从手與聲。居許切。五部。一曰輿也。小徐有此四字。按輿卽舁,轉寫改之。左傳:使五人輿豭從己。舁之叚借也。舁者,共舉也。共者,非一人之辭也。舉之義亦或訓爲舁。俗别作𢹏羼入說文,音以諸切,非古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掀xiān

注解:舉出也。掀之言軒也。从手欣聲。虛言切。古音在十三部。虛斤切。《春秋傳》曰:“掀公出於淖。”成十六年左傳文。釋文曰:捧轂舉之,則公軒起也。徐許言反。一曰掀,引也。胡根反。〇又按陸引字林云:火氣也。葢呂氏所見昭十八年左傳作行火所掀,與今本作焮不同,亦謂火氣高舉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揭qì

注解:高舉也。見於詩者,匏有苦葉傳曰:揭,褰裳也。碩人傳曰:揭揭,長也。蕩傳曰:揭,見根皃。从手曷聲。去例切。又基竭切。十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拯zhěnɡ

注解:上舉也。出㲻爲拯。从手丞聲。《易》曰:“拯馬壯吉。”各本篆作抍,解無出㲻爲拯四字,丞聲作𦫵聲,拯馬作抍馬,今皆正。易明夷釋文曰:丞音拯救之拯。說文云舉也。子夏作抍。字林云:抍,上舉。音承。然則說文作拯,字林作抍,在呂時爲古今字。陸引無上字,而李注羽獵賦引有之。李注謝靈運擬鄴中集詩、曹植七啓、潘朂九錫文、傳亮修張良廟敎、王巾頭陁寺碑皆引說文出溺爲拯,是古本確有此四字。方言曰:䠯、抍,拔也。出㲻爲抍,出火爲𨈅。方言之書字多經轉寫,改作抍,卽以今字改古字之一。抑或子雲固如此作,許不之錄耳。用拯馬壯吉,周易明夷六二爻辭。其字今作拯。陸氏德明作丞,云拯救之拯,猶艮不承其隨云承音拯救之拯,左傳目於眢井而承之云承拯救之拯也。葉林宗抄文淵閣宋本不誤。通志堂、抱經堂皆改大字爲拯,殊非。集韵抍承撜拯丞五形同字。丞承卽取諸艮,隨二卦釋文。類篇丞作氶。今本釋文改丞爲拯。遂使集韵、類篇之本原泯𣳚矣。羽獵賦:丞民乎農桑。李引聲類丞亦拯字。此丞之證也。列子:使弟子竝流而承之。張注:承音拯。引方言出溺爲承。此承之證也。玉篇曰:氶,聲類云抍字。然則聲類之作丞,作氶固難考。集韵曰:氶者,承之或禮。玉篇曰:抍音蒸。又上聲。葢古多讀平聲,今則讀上聲。古音在六部。陸云音拯救之拯。玉篇、廣韵皆云:蒸上聲。不作反語者,廣韵云無韵切也。無韵切者,此韵字少,庱殑㱡又皆難識也。撜,拯或从登。拯,各本作抍,今正。丞聲、登聲皆六部也。𦫵聲亦六部。而此篆古从丞,从登,不从𦫵者,丞、登皆有上進之意,形聲中有會意。經典登作𦫵皆叚借字,𦫵之本義實於上舉無涉。〖注〗氶,同抍。或作拯,又作承,別作丞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振zhèn

注解:舉救之也。之字依韵會補。諸史籍所云振給、振貣是其義也。凡振濟當作此字。俗作賑,非也。匡謬正俗言之詳矣。从手辰聲。章刃切。十三部。一曰奮也。此義則與震略同。采𦬊傳曰:入曰振旅。振鷺傳曰:振振,羣飛皃。七月傳曰:沙雞羽成而振訊之。皆此義。麟止,殷其雷傳曰:振振,信厚也。則此義之引𦥔。葢未有不信厚而能奮者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扛ɡānɡ

注解:橫關對舉也。以木横持門戶曰關。凡大物而兩手對舉之曰扛。項羽力能扛鼎,謂鼎有𠕪,以木横貫鼎耳而舉其㒳耑也。卽無横木而兩手舉之亦曰扛。卽兩人以横木對舉一物亦曰扛。字林:捎、掆,舁也。匡謬正俗曰:音譌。故謂扛爲剛。有造掆字者,故爲穿𨯳也。西京賦作𧢸鼎,𧢸卽䚗。魏大饗碑作䚗鼎。䚗者,扛之叚借字也。从手工聲。古雙切。九部。〖注〗與掆同找,或作抗。又與𢴦同。《韻會》通作𢱫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扮fěn

注解:握也。大𤣥曰:地則虛三以扮天之十八也。扮猶幷也。从手分聲,讀若粉。房吻切。十三部。〖注〗𢪆,扮字之譌。另𢪅字,扴字之譌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撟jiǎo

注解:舉手也。引𦥔之,凡舉皆曰撟。古多叚矯爲之。陶淵明曰:時矯首而遐觀。王逸注楚辭曰:矯,舉也。从手喬聲。居少切。二部。一曰撟,擅也。擅,專也。凡矯詔當用此字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捎shāo

注解:自關已西凡取物之上者爲撟捎。取物之上,謂取物之顚也。捎之言捎也。方言曰:撟捎,選也。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取物之上謂之撟捎。按今俗語云捎帶是也。西京賦注曰:摕者,捎取之。𦒱工記捎其藪、捎溝,注曰:捎,除也。其引申之義。从手肖聲。所交切。二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𢹬yǒnɡ

注解:袌也。各本作抱也,今正。抱者,說文之或捊字也。袌見衣部,褱也。改袌爲抱,大失許例。公食大夫禮:𢶜簠梁。注云:擁,抱也。吳語:官帥擁鐸。注云:擁,抱也。漢書注曰:南方謂抱小兒爲雍樹。雍者,擁之叚借字。从手雝聲。於隴切。九部。按玉篇作𢹭,葢古體也。抱之則物必在前,故上雝下手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㨎rǔ

注解:染也。如染繪爲色也。从手耎聲。而泉反。十四部。《周禮》曰:“六曰㨎祭。”各本篆作擩,解作需聲,引周禮作擩祭,今正。古音耎聲在十四部,需聲在四部,其音畫然分别,後人乃或淆亂其偏旁本从耎者譌而从需,而音由是亂矣。周禮大祝九祭:六曰㨎祭。士虞禮、特牲饋食禮、少牢饋食禮、有司徹四篇經文几用㨎字二十。唐石經周禮、士虞皆作擩。特牲、少牢、有司皆作㨎。參差乖異。此非經字不一,乃周禮、士虞經淺人妄改也。郭璞而沿反,李善而緣反,劉昌宗而𤣥反,陸德明而泉反,皆耎聲之正音也。杜子春讀如虞芮之芮,郭璞而悅反,劉昌宗而誰反,颜師古如閱反,陸德明而劣反,皆耎聲之音轉也,古音十四、十五部冣相近之理也。今則周禮、禮經、漢書、子虛賦注皆誤从需。玉篇擩,而主切。廣韵麌韵作擩,切而主。薛韵作㨎,切如劣。不知其本爲一字。而五經文字云:㨎,如悅反,字書無此字,見禮經。擩,汝主反,見周禮。是則唐開成石經正用張參之說,故周禮與儀禮異字,不知何以就禮經中士虞與他篇又異字也。張氏云周禮作擩,汝主反。今按周禮釋文曰而泉反,一音而劣反。劉又而誰反。絶無汝主一反,不可以證陸氏周禮之本作㨎乎。士虞禮釋文曰:如悅反。劉而𤣥反,又而誰反。與特牲、少牢、有司音義皆同,亦不言而主反,又不可以見士虞之本作㨎乎。其云字書無㨎字,則其所據說文已爲俗改之本,有擩無㨎,而不知說文古本之有㨎無擩也。禮經注曰:㨎,染也。李奇子虛賦注曰:染,㨎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揄yú

注解:引也。漢郊祀歌曰:神之揄,臨壇宇。師古云:揄,引也。史記:揄長袂。廣韵:揄揚,詭言也。皆其引申之義。大雅:或舂或揄。叚揄爲舀也。从手兪聲。羊朱切。古音在四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搫pán

注解:搫擭,不正也。廣韵:搫㨏,宛轉也。今義也。从手般聲。薄官切。十四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擭wò

注解:搫擭也。从手蒦聲。一虢切。古音在五部。一曰布擭也。此卽今之布濩字也。劉逵注吳都賦曰:布濩,遍滿皃。一曰握也。握者,搤持也。西京賦:擭獑猢。薛云:擭謂握取之也。今本握譌掘。𤣥應不誤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拚biàn

注解:拊手也。拊,揗也。𢫦,拊也。此不但言拊,言拊手者,謂兩手相𢫦也,今人謂歡拚是也。歎書、吳都賦皆云拚射。孟康曰:手摶爲拚。此則謂兩人手相搏也。从手弁聲。皮變切。十四部。俗作抃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擅shàn

注解:專也。專當作嫥。嫥者,壹也。从手亶聲。時戰切。十四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揆kuí

注解:度也。各本作葵也,今依六書故所據唐本正。度者,法制也。因以爲揆度之度。今音分去入,古無二也。小雅:天子葵之。傳曰:葵,揆也。謂叚葵爲揆也。从手癸聲。求癸切。十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擬nǐ

注解:度也。今所謂揣度也。从手疑聲。魚己切。一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損sǔn

注解:減也。水部曰:減者,損也。二篆爲轉注。从手員聲。穌本切。十三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失shī

注解:縱也。縱者,緩也。一日捨也。在手而逸去爲失。兔部曰:逸,失也。古多叚爲逸去之逸,亦叚爲淫泆这泆。从手乙聲。以甲乙之乙爲聲。式質切。十二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挩tuō

注解:解挩也。今人多用脫,古則用挩,是則古今字之異也。今脫行而挩廢矣。从手兌聲。他括切。十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撥bō

注解:治也。公羊傳:撥亂世,反諸正。何注曰:撥猶治也。何言猶者,何意撥之本義非治,撥之所以爲治也。許則直云治。从手發聲。北末切。十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挹yì

注解:抒也。大雅曰:泂酌彼行潦,挹彼注茲。从手邑聲。於汲切。七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

标题:抒shū

注解:挹也。凡挹彼注茲曰抒。斗部曰:斜,抒也。㪻,抒屚也。𣂏,挹也。水部曰:浚,抒也。漉,浚也。𩌑,抒井𩌑也。左傳:難必抒矣。此叚抒爲紓。紓者,緩也。服䖍本正作紓。从手予聲。神與切。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二卷·手部